您的位置 首页 鼓励资讯

电影观后感:《一秒拳王》的预知异能

练拳打擂台的影片,港产和外来都早已很多,亦早已公式化。其实凡能成为公式/方程式,必有可以不断运用的价值,正如爱情片、警匪片、恐怖片、超级英雄片,功夫片,往往离不开公式桥段,而长拍长有。当然,如果弄得过于老套庸俗,就令人厌倦。若能搞出变化,增添新意,陈旧公式亦会生生不息。

新映港片《一秒拳王》,基本上玩的是《洛奇》公式——「萝底橙」失败者发奋苦练,上擂台越级挑战高手,企图创出简直不可能的奇迹。此片成本不高,没有大明星,好在认真落力,而且构思确有与众不同之处,因此虽然远远谈不上奇迹之作,也可算成绩不错了。

构思别出心裁,在于男主角自小有天赋异能,可以预知一秒后发生的事情,于是成为登报上电视的神童,表演实时开估的预测,凡测必中。弊在预知能力只能提前一秒,用来du牌du波du马du股票都不够时间,故此神童没有发达,长大后更诸事不利,运程不吉。

《一秒拳王》由赵善恒导演,他曾与甄柏荣合导《救僵清道夫》,今次独力掌舵,还自作故事、合编兼合演,扮演开设小拳馆的西洋拳击发烧友。正式男主角是周国贤,饰演长大后的神童,做了单亲爸爸,在酒吧打杂,被赵善恒发现他被人追债围殴时擅长闪避脱身,知道他的异能,于是请他加盟拳馆,培养他做「一秒拳王」。

此片最有灵感就是前半部,包括童年扬名戏和成年倒霉戏,都生动有趣。至于天生快人一秒,是否除了打拳之外全无实用呢?如果真有这种天赋,应该在某些很特殊场合、很尖端领域有用吧?我想或许可在「量子」研究方面施展所长,但也难以设想。

妙在今届台湾金马奖得胜片《消失的情人节》,「儍大姐」女主角也似乎天生这种异能,自小总是快人一秒或几拍,亦同样长大后没有实用。这部台湾爱情喜剧的构思亦妙,搞出快几拍女子与慢几拍男子的奇缘,剧情越发展下去就越玄奥,很不简单,得奖包括最佳导演和最佳原作剧本。

《一秒拳王》后半部就比较简单,跟《洛奇》公式大同小异。幸而过程保持吸引力,片中周国贤在赵善恒督促下苦练,由吊儿郎当懒懒散散变为积极搏刹,练拳和出战的场面甚多,他俩都「瞓身」演出。还有林明祯、张建声、卢海鹏、黄溢豪、袁富华和童星熊倬乐等合演。

压轴高潮是男主角与泰国新扎拳王对决,查朗桑提纳托古饰演这拳王,相当英俊威武,事实上现在泰国有型有格的男女明星不少。

总之,《一秒拳王》前段不俗,后段就难免俗套。较有心思是后来主角失去一秒异能,可否全凭实力应战呢?

说起来, 1976 年美国史泰龙编剧和主演的西洋拳击片《洛奇 (Rocky) 》是卖座「经典」,影响甚大。记得当年有朋友认为,该片的师徒训练和血淋淋的擂台激战方式,局部可能受香港武打片影响,但好莱坞的迫真感无疑特强。是否受港片影响?很难说。肯定的是,由黄飞鸿到李小龙,香港武打片自成一格,史泰龙拍《洛奇》时,李小龙已是国际传奇,美国亦早有《功夫》电视片集了。

其实武打片详细拍摄练功,日本大概拍得最早,黑泽明 1943 年的柔道名片《姿三四郎》已把训练武艺和武德拍出几个层次,甚至有禅境。

香港片方面,王羽 1970 年自导自演《龙虎斗》,主角落败后苦练铁沙掌,可算是侧重拍摄练功戏的先驱。 1974 年张彻导演《洪拳与咏春》,由袁小田妙法训练傅声,影响到 1978 年的袁和平导演《蛇形刁手》和《醉拳》,都由其父袁小田妙法训练成龙,成龙因而大红起来。可见港产练功片曾经很重要,练功方式变化多端,刘家良的《少林三十六房》亦是例子。

到了二十一世纪,港产练功片最出色是2013年林超贤导演的《激战》,但不再是中式武术,变为西洋拳和综合格斗,实感特强。近年港产擂台片除了叶问系列,往往重洋轻中,爱拍西洋拳和空手道,一大原因无疑是中式武艺在实战上经常出丑。去年黄子华贺岁片《乜代宗师》,就讽刺所谓国术宗师,被女西洋拳手轻易击倒。

《一秒拳王》拍的也是西洋拳,中式武艺是否不切实际,全靠小说和电影「虚拟」呢?的确颇成疑问,且看能否有高手平反吧。不过,我认为中式武艺至少可以作为演艺,应该还有承先启后的发展可能。

鼓励猫最新网址:www.gulimao.top,老网址已被和谐。

发表评论

返回顶部